首次!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集中亮相

栏目:资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3-01-14 15:03阅读量:14047    首页 > 美容 > >文章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作为2023年的开幕展,“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今天齐聚国家经典博物馆,这也是“四大发现”的首次聚会。1月14日,“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献四大发现”在国家经典博物馆预展并向公众开放。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分为殷墟甲骨文、居延竹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展出甲骨、竹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249种382件。

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与往届展览不同,此次展览是对创作于不同时空、藏于不同机构的四种不同类型文献的最大规模、集中、系统的展示。”

殷墟甲骨文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的发现使仅存于古籍中的商朝被确认为一部忠实的历史。

殷墟甲骨文专题分为再现文明、神秘书写、神奇王国、探索之旅四个单元。“再现文明”始于清末甲骨文的发现。通过甲骨卜辞地的确定和殷墟多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开始了对甲骨卜辞的研究。《神秘文字》详细描述了甲骨文的雕刻载体、翻新过程、文字雕刻方法和工具,并列举了甲骨文的象形、指事、会意等结构规律。《神奇王国》讲述了商代卜筮的人物,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甲骨文卜筮的程序和甲骨文的完整结构,揭开了甲骨文卜筮的神秘面纱,通过甲骨文的生动记录,展示了殷商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如祭祀天神、天文历法、农牧、狩猎活动、求医问病等。《探索之旅》总结了百年来学者们对甲骨卜辞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历程,盘点了学者们对甲骨的不断挖掘和考证,列举了“四大甲骨”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家图书馆对甲骨的收藏历史。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甲骨文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文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殷墟甲骨”专题展品50种54件,其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32种35件,国家图书馆其他展品19件。展品包括2174块龟甲碎片,记录在王上捕获麋鹿和兔子的野外狩猎中。上面的“兔”象形图,基本上把兔子的前后腿、短尾等形状都表现出来了,非常形象生动;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是5405号甲骨,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218字,内容是祭祀殷和山神;甲骨文5509年记载了商代的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之一。甲骨6006由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斌结合其他甲骨碎片确定为商族,不仅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而且修正了《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的顺序,解决了商族的重大疑点。

居延汉简的历史见证

居延汉简出土于汉代居延凤仪遗址。其中大部分是汉代边防驻军的档案文献,少数是书籍、历法和亲笔信。简牍的内容最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居延官员和士兵的工作和生活特点。

《居延汉简》特展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居延汉简的题目包括五个单元:有书有典、流沙之简、居延汉堡、大漠孤烟、我放不下。“书随典”和“滑随流沙”两个单元追溯了竹简的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居延汉简的三大发现。《居延赛罕》生动展现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守卫边防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了汉代边防的军事面貌。其中,通报敌情的“候”制、巡视田甜踪迹的“日径”制、功过奖惩制,以及武器装备情况和武器管理制度都有举例说明。《大漠孤烟》和《坚守卷》从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方面展示了边防军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余的学习,让大家得以一窥两千年前他们在居延的生活细节。

“首水金关”简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居延汉简》专题展品81种155件。其中,甘肃博物馆藏竹简73种,147件,原件48件,仿制品99件。国家图书馆有8种8件。展品包括《墙上的火捆》、《论语·知行》等。甘肃省竹简博物馆藏,国家图书馆藏《寿水金冠》、《归赵海》竹简。20世纪30年代在居延发现的第一批10,000多枚汉简现在大多藏在中国台湾省。其间散落四五十件,国家图书馆收藏两件,根据《寿水金关竹简》可鉴定为居延汉简。本课题中还有一枚上世纪70年代在居延地区出土的《寿水金关》竹简,现藏于甘肃竹简博物馆。两批出土的《寿水金关》竹简在这次展览中重聚。1974年8月,甲曲后关遗址16号出土了碉堡上的篝火。是匈奴入侵民居,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告信号的规定。警告方法包括展示篝火和焚烧积累的工资。

敦煌遗书中的古代传说

敦煌遗书是指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各种文字书写作品,以及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少量印刷作品和拓片,共计6万余张。展示了中世纪中外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医疗、文化交流等情况,被誉为“中世纪中国百科全书”。

《敦煌遗书》特展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敦煌遗书》的题目由“世界的敦煌”和“敦煌世界”组成。展览的第一部分,通过大事记、海内外收藏敦煌遗书简表、一书影壁等形式,叙述了敦煌遗书的发现和流散经历,回顾了世界各国对敦煌遗书的保护、整理和研究概况。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吐蕃统治和归义军时期敦煌遗书的内容,并简要介绍了敦煌遗书在佛教、道教、摩尼教以及四大相关典籍、社会文献和民间信仰中的表现。

《敦煌遗书》特展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特别安排了敦煌遗书的装帧形式。中国纸质古籍的装订形式大多可以在敦煌遗书中找到,观众可以在这里大饱眼福,看到卷轴装订、梵本装订、折叠装订、缝本装订等不同的装订形式。

《敦煌遗书》专题共有49种50件展品,全部藏于国家图书馆,还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部分数字壁画资源。展品包括四司第一司,抄写于西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是现存最早的手稿,也是国家图书馆中最早的一卷敦煌遗书。为了抢救敦煌遗书,陕甘总督毛清范于1909年向清部赠送了样卷《般若波罗蜜多经一百五十七首》,完整地保留了书卷形式;“倒刺詹”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占卜术,预言了占卜师所预言的事物及其吉凶。中国吐蕃统治时期(8-9世纪),《李陵变文》是唐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占领沙洲后,沙洲人所作。这是有着不朽汉志的沙洲人的心血之作,寄托了沙洲人的痛、悲、怨、不甘之情。启功先生曾经编辑并记录了它。还有隋开帝二十年(600)的《仁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唐隆硕三年(663)的《春秋谷梁传桓公二》。

明清档案中的民族记忆

明清档案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多方面记录,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

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珍贵档案集》从政府文件、古地图、宫廷生活、历史典籍四个专题入手,选取不同类型的珍贵档案进行集中展示,说明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手段和与君主、官员、民众沟通的重要方式,在见证重大事件、传递信息、记录生活、记录历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明清档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彩、蔚为壮观。

道光帝秘密建立储令并合并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摄

《明清档案》共展出69类123件展品,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64类117件,国家图书馆馆藏5类6件。展品包括清朝的金銮殿,用来存放皇帝讲道等珍贵的书籍和记录。清代唯一完整的秘储箱——道光帝秘储储法令合并;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大学者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共同绘制了《南北赤道总星图》。清朝乾隆年间的小金榜,清朝光绪年间文科的大金榜,国家图书馆的原阁善本古籍。

记者在课堂参观中发现,本次展会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体验。无论是殷墟甲骨的场景还原,还是居延竹简的微缩场景,敦煌遗书中经典的洞窟壁画,明清档案馆的投影旋钮书架,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顾恒告诉记者,除了线下展览,“线上超现实展览体验项目——古籍游记”展览是与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开发的。选取了近30件重要展品,利用VR技术生动讲述了展品的故事。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古籍被虚拟现实技术“活”了起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点MOST POPULAR
  • 金伯利钻石再掀秋冬浪漫潮流,钻石艺术家带来“小杏福”系列
    金伯利钻石再掀秋冬浪漫潮流,钻石艺术家带
    时间来到深秋,萧瑟的秋风总是用凉意,勾起人们细腻的情感,而银杏却用璀璨的金色告诉...
  • 百年品牌英诺亮相MEC,为爱美者提供肌肤全程问题解决方案
    百年品牌英诺亮相MEC,为爱美者提供肌肤
    6月28日,由中国整合医学美容学会(香港)、MEC中国精英医美院长俱乐部共同举办...
  • BAPE GALLERY™全球巡回展览首站登陆北京
    BAPE GALLERY™全球巡回展览首
    ABATHINGAPE®旗下艺术分支BAPEGALLERY™创立于2002年,作...
  • 在游戏里,年轻人都能拥有「第一件奢侈品」
    在游戏里,年轻人都能拥有「第一件奢侈品」
    香奈儿推出首款手机游戏Chanel正在向年轻消费者靠拢,日前推出首款手机游戏「香...
  • 品牌之友演绎路易威登春夏太阳眼镜
    品牌之友演绎路易威登春夏太阳眼镜
    靓姿绰影,光芒随行。品牌代言人刘亦菲佩戴LVMoonSquare太阳眼镜置身街头...
  • 第一时尚网
    网站地图 第一时尚网 RSS订阅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12- 第一时尚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linghunposhui@163.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