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连日来,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文旅融合等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代表们建议设立红色资源保护专项基金,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以“文化旅游+科普”、“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激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加大对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文化消费的前提是,群众是平易近人、通情达理、容易接触到文化的。”省人大代表、汕头潮剧团一级演员余琼英说,以潮剧为例,近年来,汕头通过《戏亭印象》、《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等戏曲活动,将古老的潮剧送到百姓家门口,培养潮剧文化消费的兴趣和习惯。
围绕潮剧的保护、传承和振兴,郁琼英建议省级层面出台《新时期潮剧振兴发展意见》,从潮剧传承保护、创作创新、传播推广、人才培养、发展保障等方面提出扶持措施。
省人大代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法律学院副院长姚同样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建议,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找准定位,打造文化IP。同时,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依托科技创新,打造精品,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省人大代表、星辉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跃平表示,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着力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极大支撑了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我们对发展充满信心。”
陈跃平认为,游戏等数字创意文化产品是全球年轻人的“通用语言”,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载体。他建议广东继续加大对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于能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可以开通绿色通道,或者在游戏版号申请方面给予优惠。
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不少代表认为,当前,文化旅游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要立足广东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新动能。
省人大代表、广州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立军观察到,近年来,广东陆续推出数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绘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蓝图”,加强对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宏观指导。
“把珠子连成线,连成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徐立军认为,要进一步梳理全省革命历史和题材构成,加强同题材、相邻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只有做好红色文章,讲好革命故事,才能打响红色旅游品牌。”省人大代表、揭阳市揭西吉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说,红色资源不仅是培育红色精神的摇篮,也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他建议设立红色资源保护专项基金,不断提高我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东大有可为。”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表示,农耕文化、滨海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等岭南特色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她建议,要深入挖掘、激活、整合农业旅游资源,培育“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系统化发展。
梁表示,各地需要开发更多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文化旅游资源,深挖文化符号,围绕当地景观和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以“文化旅游+科普”、“文化旅游+养生”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激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代表性建议
“建议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找准定位,打造文化IP。同时,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省人大代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法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姚郭俊
“要进一步梳理全省革命历史和题材构成,加强对同一题材、同一区域相邻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省人大代表、广州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立军
“深入挖掘、激活和整合农业旅游资源,培育‘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系统化发展。”
——省人大代表、江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
陈彭城马立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